第二屆楊牧文學獎得獎名單公告
第二屆楊牧文學奬得獎名單出爐囉! 2013年春,楊牧選擇以曾經領銜創辦的東華人社院院作為個人學術生涯的終站。感念詩人回歸故鄉花蓮,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先生捐獻給東華人社院成立楊牧文學講座基金,楊牧文學獎為基金項下獎掖文學創作與研究活動之一,期許「楊牧歸來」的因緣能激揚東華下一波人文風起,進而對拓展臺灣文學新局做出貢獻。2014年楊牧文學獎調整為文學研究獎與楊牧詩獎兩組,其中文學研究獎頒授給本校文學科系研究生,楊牧詩獎參賽資格則擴及35歲(含)以下之中華民國國民或台灣地區大專校院畢業或就學中之僑生。期冀透過積極獎勵的方式推動及提升文學創作與研究風氣。 本屆文學研究獎(組)得主共三名,分別為:本校華文文學系碩士班洪敍銘同學(漢語組,獲獎作品:從「在地」到「台灣」:論「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英美語文學系比較文學博士班張素蓁同學(外語組,獲獎作品:(Im)possible Love, (Un)touched Feelings: Queer Affect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Theater)、英美語文學系碩士班文學媒體組吳政穎同學(外語組,獲獎作品:From Spirited Away to Howl's Moving Castle: The Imaginary of Hayao Miyazaki's Animated Films),各獲得獎金新台幣5萬元整。 楊牧詩獎得主為宋尚緯先生(目前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班創作組學生),以詩集《鎮痛》獲得獎金新台幣15萬元。 本屆楊牧詩獎徵件共有36件作品應選,依照活動相關規定,經初步檢核應選者資格後(即公告中所列年齡與身份之規定),全數採匿名(包括作品上之印刷)提供本屆評審委員(共5名:陳育虹、向陽、李進文、賴芳伶、曾珍珍)進行評選。評選過程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自6月下旬展開之書面審查,第二階段則是於7月7日召開決審會議進行評定。評審委員對本屆應選作品水準一致肯定,評選方式採先請每位評審推薦至多5件參賽作品進入決審,再由全體評審進行討論選出獲獎作品。總計獲評審推薦進入決審者共有11本詩集,足見競爭之激烈。整個決審歷時兩個半鐘頭,經過反覆審慎的討論後,達成高度共識,決定本屆獲獎者為宋尚緯,獲獎詩集《鎮痛》。以下為五位評審對《鎮痛》的評語: 陳育虹:一部結構緊密的作品。循「疾病」、「疼痛」、「療癒」三線書寫,在獨白中尋求對話,兼及個人情感與社會關懷,層次豐富,主題集中卻不見拘束。口語語法自然而自信。 向陽:《鎮痛》以99首詩作表現疾病、苦厄與療癒的人生課題,從自身自心,及於社會家國,層層推進,各篇作品既獨立、又聯結,相互呼應,展示作者處於當代台灣的苦悶、憂思、抵抗與反省。在結構上,首章以序詩之「如是我聞」起,終於末章末篇的「夢幻泡影」,隱喻作者對人生與家國亂象的沉痛指涉,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有機形式,儼然史詩之宏偉架構。而其語言,能善用日常之語,巧構詩意的語言世界,既能承載並彰顯「震痛」(疾病與療癒)的書寫主旨,又能以極具內在音樂性的節奏,傳達作者面對內心與外在世界的傷痛情境。 李進文:作者採取生活化的語彙,呈現一種親切的詩意。意象經營用心,有渲染力及穿透力,然而行筆之間,不刻意炫技,舉重若輕。輕淺的文字,內蘊深濃情感。主題具統一性,所謂「痛」,即是悲憫,詩人不溺於自我,且能將關懷和思考層面擴大,注視及處理著「痛(悲憫)」,痛感如同輕重緩急的旋律貫穿整部詩作,具節奏感。 賴芳伶:生命存在的最大特質是「痛」。我們俯仰其間的生老病死,恆有政治愛情輪迴穿梭,如花蜜如毒虺,如夢如煙火。《鎮痛》始於「零、序詩」,開篇為0‧〈止痛〉,續以「一、自我疾病的隱喻」(編號1~34),「二、事物缺口的疼痛」(編號34~73),「三、病與療癒的海洋」(編號74~99),暗伏起、承、轉,最終一首99曰〈夢幻泡影〉,迴接0‧恰為100,首尾相銜,結構完整。通篇舉重若輕,果然以詩止痛療癒,讀者適可於此安魂曲中,了然與萬事萬物同生共死,前瞻新生。肉身有痛乃為道場,作者切中詩脈,用字簡淨,口語娓娓,看似尋常風雨,人間瑣細,往往無聲處藏驚雷,乍現天光。其詩意游刃自在,境界可深可淺,允為秀異之作。 曾珍珍:用洗鍊的口語寫輓歌組詩,從個己私密的痛處發出囈語,以如歌的行板漸層堆疊,間而擴大為整個世代對家國與世態之傷懷,反覆吟詠,綿延成結構完整之巨集。主題平實、文字沖淡,惟靠詩的靈慧剪接、貫串,連綴成靈動的旋律。當音樂從痛處源源不絕湧出,療癒自然天成。 感謝各界對楊牧文學獎的支持與關注,第三屆楊牧文學獎刻正規劃籌備中,歡迎並樂見有志者繼續踴躍參賽。 瀏覽數
最後更新日期
2024-09-09
|